12月20日
,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宁教授应邀在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了一场题为《世界主义、世界文学与中国文学的世界性》的学术讲座。
王宁教授是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比较文学、现当代西方文学及理论、文化研究、翻译研究和影视传媒研究,在国内国际学术界有着广泛的影响。
王教授首先从“为什么重提世界主义”这一着力点出发,向大家阐述了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出现及纵深发展,世界已然成为一个整体,世界主义也随之再度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他认为世界主义有着哲学、政治、社会和文学艺术等四个层面,并从历史发展中,将世界主义分为古希腊到启蒙时代、启蒙时代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以来这三个不同发展阶段。从古希腊的“世界公民”到康德的“地球公民”,再到马克思《资本论》中的“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从孔子的“四海之内皆兄弟”到孙中山的“治国方略”再到毛泽东的“第三世界划分”,王教授旁征博引的精彩论述引得了全场师生的热烈掌声。
在“从世界主义到世界文学”论述中,王教授提出了“翻译是民族国别文学走向世界文学的中介”这一观点。他认为,在世界主义这一背景下,民族国别文学要想成为世界文学,翻译,特别是英语翻译,是至关重要的。他还认为,世界文学不仅要有世界性的读者,更需要超越民族和语言的普世伦理价值。
在“世界文学与中国文学的世界性”中,王教授以莫言、高行健等为例,讲了世界文学与中国文学的关系。他认为莫言的作品,以邮票般大小的地方体现普世的人文关怀。而且,王教授说到,现在的中国要想达成中国文学世界性,亟需一批拥有综合文化背景的翻译人才。如何将中国文学中具有世界性的作品翻译出去,并为西方世界所接受,这是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文学的重要条件。
互动问答环节中,王宁教授就外语院师生关心的翻译过程中的瓶颈、中国文学作品的机遇与冲击、中国文学研究者怎样走向世界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回答。
(外语院新闻中心 郑义官 田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