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6日晚上,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非遗+教育”双语课程项目小分队(38人)在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603教室进行了双语课程开发的首次汇报。此次非遗课程的制作从酝酿到内部展示历经了近三个月的时间,在段慧如老师和张征老师的带领下,通过湖南雨花非遗馆邓运姣馆长及俞珊老师、杨佳美老师的耐心指导和讲解,同学们多次去湖南雨花区非遗馆体验课程,对“非遗+教育”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做出了双语课程的主体框架。
本次会议展示历时两个小时,各小组同学分别对十五个课程项目(泥书、陶艺、木工、竹编、湘绣、甲骨文、捏面人、木活字印刷、糖画、中国结、茶道、湘剧脸谱、磨豆腐做豆浆、扇面画和江永女书)依次进行了汇报。
老师和同学们认真倾听了各小组同学的展示,我们也再一次深刻感受到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无穷魅力。从课程导入、非遗历史介绍到非遗制作实践,同学们用多种多样的形式、以衔接紧密的环节对非遗双语课程进行了全方位的设计,力求给中外学生带来真切而极致的课程体验。在倾听与交流中,同学们互换意见,收获颇多。
PPT汇报展示环节结束后,段慧如老师和张征老师对本次展示进行了简短的评价发言。段老师针对大家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解答,并给予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为同学们的英汉双语课程研究指明了方向。段老师慷慨激昂地讲到:我们都是“非遗”的传人,不但要让中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内发扬光大,也要将“非遗+教育”的创新成果传播至国外,让国际友人感受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无穷魅力!同学们听后,深受感染,掌声雷动。随后,张征老师也指出了课程设置要与湖南雨花非遗馆的实际需求相结合,注重实操。她感叹道:同学们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做出了这么好的课程框架,并在此分享展示,真的很感动。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路漫漫其修远兮,未来要做的事情还很多,我们继续努力,共创硕果!
最后,张征老师为非遗小分队的同学们准备了小惊喜,她将她的博士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周流溪教授所著的《流溪诗编》赠与大家。同学们都非常感动,对两位老师的引领和鼓励给予了最热烈的掌声。
(报道人:李馨 王韵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