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因语言碰撞出的火花而热血沸腾吗?你知道如何在“辩”场上据理力争,打个漂亮战吗?11月22日晚上19点,外国语学院新生辩论赛决赛在中南大学新校区外语楼501举行。出席本次比赛的评委有:中南大学演讲与口才协会辩论队队长马凯,演讲与口才协会辩论队副队长陈欣,演讲与口才协会辩论队副队长王传凯。

本次辩论赛的正反方分别为英语2005班和英语2003班,比赛议题为“如果当好人一定没有好下场,那还要不要当个好人”。参赛双方就这一议题展开激烈的交锋。
夫辩者,将以明是非之分,审治乱之际,眀同异之处,查明实之理。正方2005班从“好人”、“好下场”的定义开篇立论,紧接着提出做好事利于构建社会价值体系,利于身心健康,迅速进入比赛状态。
面对对方辩友激昂的立论呈词,反方2003班毫不示弱,从社会角度入手,提出“习得性无助”一词,来表明“如果当好人没有好下场,就选择不当好人”这一观点。
盘问环节,正方以“谭嗣同之死”为案例,提出一个社会需要好人好事来引领社会风尚,一针见血地向反方提出质询,反方在驳击对方的同时,提出“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去当好人做好事”这一观点。辩论双方你来我往,赛况十分激烈。

自由辩论环节将本场比赛推向了高潮,神仙打架,互不相让。双方就“好人”、“好事”、“好下场”的定义及“好人”称号的主客观性展开激烈的讨论。为了捍卫自己的观点,每位选手都使出了浑身解数,口吐莲花。
最后是总结呈词环节。反方将本方的观点总结为“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去做好人好事,做好事不以牺牲好人为代价”。正方将本方的观点总结为“做好人好事利于引领社会价值,重塑社会风尚”。同时双方对对方的质疑做了进一步的回应,再次有力地阐述了自身的观点。

辩论结束后,三位评委对两支参赛队伍的优点与不足进行的详细点评,并鼓励各位辩手再接再厉,继续保持对辩论的热爱。
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英语2003班获得冠军,英语2005班获得亚军,英语2001班、法语2007班获得季军,决赛最佳辩手为王筱越同学。



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尺之舌,强于百万之狮。希望每一位辩手都能从比赛中有所收获,每一位观众都能在观看中有所体悟,每一位外国语学院学子都能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报道/魏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