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指出,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其中提到,利用互联网平台,拓宽相关产品推广和销售渠道。
湖南雨花非遗馆与中南大学合作,开展以“非遗+教育”保护传承模式创新探究,其中融合新媒体技术打造的线上线下非遗双语课堂,向国内社会以及外国友人输送了中国传统文化,增强了传统文化的传播力和品牌影响力。
近日,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段慧如老师主持的横向课题(“非遗+教育”保护传承模式创新研究:以湖南雨花非遗馆为例)组成员一行三人:段慧如教授、邓军副教授、张征副教授与湖南雨花非遗馆馆长邓运姣等人在雨花非遗民俗艺术特色街区项目指挥部召开项目结题验收报告会,三位教授分别做了课题汇报。
邓运姣馆长欢迎大家的到来并评价项目
自“非遗+教育”保护传承模式创新研究:以湖南雨花非遗馆为例课题启动以来,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包括:“建立非遗社群”、“设计双语课程”、“发表学术文章”等。
激情发言中的段慧如教授(右一)
段慧如教授阐述中南学子设计非遗双语课程、开展非遗课题研究和非遗创新创业的经历,肯定了非遗教育的研究成果。
大家很认真的听邓军副教授(左一)的发言
邓军副教授的发言主要落脚点在湖南雨花非遗馆的将来发展方向,她表示:(一)将非遗课程体系纳入全校性的选修课;搭建慕课平台、加强线上线下推广;(二)突破时空限制,搭建湖南雨花非遗馆网上虚拟展厅;(三)以文化为内涵,用新形式推销非遗产品。
大家讨论发言(左一为
张征
教授
)
会上,针对研究成果运用到实践中,将非遗研究从理论价值转化为成果产出的问题,大家展开热烈讨论:(一)推动非遗产业创新发展,兼顾社会价值和研究成果的转化;(二)以大学为载体开展非遗主题活动,推广非遗技艺和文创产品;(三)推进非遗课程、非遗项目网络化、电子化,让中国故事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湖南雨花非遗馆的邓运姣馆长及与会代表仔细阅读了项目组递交的结题材料。邓馆长和全体参会人员都对此项目进行评价。一致认为: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非遗+教育”横向课题科研团队超额完成了合同任务,同意该项目结题,并评定为良好。
“非遗+教育”课题研究成果展示
此次结题验收会在愉快的氛围中落下了帷幕,“非遗+教育”课题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高校人才培养紧密联系,把非遗融入国民教育之中,有利于非遗的活态传承,增强青年人的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