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新闻

学校检查组来我院开展本科教育教学审...2024年04月24日

根据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安排,4月19日上午学校本科教育教学检查第五督...

最新公告

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诚聘海内外英才2022年09月23日

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诚聘海内外英才 根据学院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和学科发展需要,面向海...


外国语学院召开课程思政建设专题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1-05-30    浏览次数:

    5月19日下午,外国语学院在外语楼501召开了外语课程思政建设专题研讨会。

   学校创新与创业教育办公室杨芳主任、校督导专家马列院谭希培教授和商学院杨国忠教授受邀出席了会议。外语院校级督导专家吴玲英教授、李滟波教授和侯先绒教授与众多外语教师一起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会议由外语院院长李清平教授主持。

 

  研讨会首先邀请学校创新创业办杨芳主任作简短发言。她从中南大学学校发展、国家人才需求的大政方针方面解读外语教育的作用,从创新创业的视角建议和鼓励外语教师积极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为培养创新人才做出外语教师的贡献。

 

   接着,外语院的优秀课程思政建设团队和教师个人分别介绍和分享各自课程思政建设的经验。

   首先上台的是陈洁副院长,她做了“让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同向同行”的发言。她先介绍了在“社会语言学”的课程建设过程中,要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梳理教学任务,树立培养理解语言发展的内在规律,加深语言文化理解,做中国文化的传播者的理念。然后,以第九章语言政策与规划和第十章语言景观研究为例,详细分享了组织学生开展校园语言景观建设的过程。通过分享香港中文大学深证校区双语标牌文化及背后的理念,引发学生对新校区已有语言景观的关注和反思,并进而激发学生参与校园语言景观建设的兴趣,从而开展语言景观改造的活动。陈洁副教授分享了学生对教学楼命名的优秀文案,“明德楼、明达楼、明礼楼、明知楼”,“知行楼、敦行楼、思行楼、敏行楼”,每个文案后面都有学生对优秀传统经典的解读和对中南大学校风校训的深刻理解。清平院长评价说,这个课程目标清晰,内容设计精美,案例教学和课外实践激发学生兴趣,学生真正喜欢上这门课。陈老师希望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更要先做到,教师优秀的思想在一言一行中展露无遗,不装腔作势,让大家感受到了思政教学的真意。

 

   骆莲莲副教授就大学英语二课程建设,做了“建设课程思政团队 打造教学共同体”的发言。她从团队建设的历史,优秀团队认定前工作和最近的工作,以及未来的工作方向三个方面介绍了优秀团队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她认为她们团队的特色就在于课程思政与语言知识传授融合,思政元素与信息手段融合,给予学生反馈及时调整,更新思政素材,不断建设思政素材库,与时俱进。她们的团队在国家级、省级、校级的各项教学竞赛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未来还将继续加强思政案例库的建设。她的体悟是团队合作更有归属感,见贤思齐成长更快,队友们在团队合作中收获了友情、亲情,在分享怀念学生的学习进步时也在反思着教学,感悟着成长。李清平院长感慨地总结说,教师觉得学生可爱了,学生觉得教师可亲可敬了,课程也就优秀了。团队建设是找到归属感的利器,该团队值得大家学习的有两个地方:一是课堂教学深刻思考,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社会主义公民应该怎么做,二是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多元化平台,用语言评测将教学内容进行夯实,把教、学、评融合在一起是长期实践的结果。

 

   王华玲副教授做了“大学英语一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项目”的汇报,重点讲述了“大学英语一视听说”课程的思政建设经验。在完成教学大纲、教学日历和教学方案、教学课件、典型案例撰写、录制视频参加比赛的过程中,她和团队成员的认识越来越清晰,目标越来越清楚。她认为课堂思政应该是润物无声地传播正能量。在案例分享中,她介绍了模拟演讲、限时绕口令、名著阅读、旅游攻略等丰富多彩的课堂课外教学活动,并且对目前思政建设存在的不足也进行了反思。她认为目前思政建设还在摸索阶段,要依靠团队发挥作用,并不是每一位老师都参与,基层教学组织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需要渠道和时间,距离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还有一定距离。她进一步明确了未来的计划。要对思政目标进行更加深刻思考,继续创新课堂模式,认真梳理教学内容,挖掘思政素材,有机融入教学,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国文化,立德树人是一直努力地方向。清平院长总结说,王老师提出的问题不是个别的问题,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共同完成。他们团队未来发展目标很清晰,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就很好。从目前来看,设计相关教学活动体现了家国情怀,培养了对家乡的热爱,是思政落地的表现,值得借鉴。

 

  单宇教授则就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的申报分享了她的经验。她介绍了“中国铁路走出去”国际话语这个项目的申报过程,指出了在填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基本知识,解读了项目的重要意义和内涵——强化示范引领、强化资源共享,特别是思政资源共享是标志性的一点,强调要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大格局。她的项目是基于继续教育学院科技英语和铁路英语两门课程建设提出的,准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价值观建构三个层面构建思政教育模式。团队将从高铁建设的专业化、国际化、职业化方面挖掘思政资源,进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区域研究,培养工匠精神,塑造爱国精神,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她详细介绍了案例教学的三种形式:真实案例分析、模拟演练和第二课堂实践,还分享了课程建设计划,进行课程建设顶层设计,开展更广泛的市场调研,了解培训课程的市场潜力;开发混合式课堂资源包,深化校企培养合作力度,满足个体公司未来发展需求,拟开展订单式课程教学。清平院长认为这种开展第二课堂、校企合作的方式的课程思政探索可以有效反哺本科生教育。该项目的意义就在于在中国制造走出去的大环境下,基于行业领域的行业精英有针对性的课程思政教育,培养大国工匠精神,如何让思政落地生根,如何培养全球胜任力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在教师团队分享发言之后,校督导谭希培教授受邀分享了他对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解。他特别指出针对当前形势,要从价值观的高度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教育本质。认识不深刻,做法就得不到认可。谭希培教授从哲学的角度入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思政建设的三个阶段,从课程+思政的生硬拼凑,到课程含思政的积极探索,教师们的思政意识越来越清晰,寻找思政元素、找到自然的切入点是这个阶段的重要表现,但是要达到课程融思政的阶段还需要进一步努力。谭教授还详细介绍了具体的方法,比如把一门课的重难点、精髓提炼出来,上升到世界观、方法论、价值观的高度,帮助学生建立学科思维。他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是最好的清醒剂”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做了阐释,还引用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来解释如何培养学生的全球观世界观。他希望外语教师避免止步于形象思维,应该在课程建设中进行更深刻的逻辑思考,要关注国家新发展,站在科学与道德的制高点,提炼概念。谭教授还介绍了以后高等教育教师评价的方式将更注重代表作评价,注重师生关系评价,注重学生学习的增值评价。希望教师们关注学生水平差别让学生都有获得感。

 

   校督导杨国忠教授在会议总结时高度评价了外语院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做出的有益探索,分享了他的感受。

   研讨会结束后,还有一些外语教师不肯离去,围着课程督导专家们热烈讨论和提问,希望更多地得到专家的指导,更好地进行外语课程思政建设。

撰稿人:外语院陈晖    

照片提供:外语院罗洪俊